#13382 – Blockchain背后的社会逻辑

有关部门最近又开始提这茬了,至少给小干部们脑门刷白漆的那些课程里面又在爆炒。

之前在网上到处疯传谁是Satoshi的时候我就说过“这人必须是亚洲人,不能怎么会想象出一个这么恐怖的社会然后设计出这么恐怖的一个算法”。从我自己对Blockchain的认识(大概99%是错的),这个东西背后所预想的社会逻辑确实和我自己身处的环境太相似了。

1. Blockchain假定没有任何权威是可以相信的。

“他们要我们相信他们,我们假装相信他们,他们知道我们假装相信他们,但是他们还是假装相信我们相信他们然后要我们相信他们”,这种苏联笑话式的社会其实在远东地区至少延续了上千年,尤其是在那些看起来从上到下地以各种千丝万缕但又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捆绑成的一个“共同体社会”更是这样。大量的偶像被树立又被打倒,中层如流水一般奔涌,作为一个无法进入权力体系的个体,他最佳的策略显然不会是将信仰放在一个单独的偶像或者概念上。

2. Blockchain假定“熟人”是可以相信的。

只要有参加到特定圈子里的熟人背书,再疯狂的想法都会有人相信,这个事情在很多社会里是这样,但是对于以农耕小团体(村落)为主体的远东社会来说,我觉得这点应该是发展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至少和庙堂上的偶像相比,这些熟人都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对很多人来说。同时,由于对所谓“同乡”、“朋友”、“熟人”等等的信息的掌握程度,这些人在潜意识中又体现出一种互相报复的暴力保证:“我知道他家在哪儿,如果他骗我我可以X他全家Y他祖坟”。这种假定中的相互牵制和威慑的能力远远比任何主义都来得可靠。

3. Blockchain假定“主流”永远是对的。

主流未必是被喜欢的那种玩意,但是主流永远不会错,因为主流永远有最多的人认为是对的,就算主流最后错了,那至少也不会惩罚到个人身上,“法不责众”的逻辑比正义本身更可靠——某种意义上这背后也是一种“多数人暴力”的潜在的暴力威慑和保证的意识的表现。

#13381 – Windows 10大迁徙 (aka论如何让自己的主力操作系统

我现在用的Windows 10是从一台yoga book(谁还记得那个不到5毫米厚的windows“笔记本”?)上迁移过来的1607,从systeminfo的信息来看这玩意已经有近5年的历史了。

image

这个系统在这5年之中表现出了几乎无穷的生命力,从Cherry Trail到Apollo Lake到Penryn到Ivybridge到Haswell到Broadwell到Skylake,同一个系统映像横跨了7代平台两个体系(SoC和组件相对独立的笔记本平台),三种存储界面(eMMC、SATA和NVMe),甚至包括两种启动模式(MBR和UEFI,现在基本都在用UEFI),每次迁移我需要做的基本上就是用软件把整个系统分区复制到新的存储介质上,修复启动,然后就等着进系统装驱动就是了。上一次我这样用的一个XP映像只跨过两代平台(Pentium III和Pentium M),中途还需要做一次Sysprep,虽然用的时间长些(9年左右,2004-2013),感觉长期使用之后的可用性和硬件兼容性还是差一点。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一大堆问题,比如这个……我平时真的没有什么勇气打开“显示隐藏硬件”的选项(当然本身也一般没什么用处)。

image

这个列表里面不少是换机器之后*没有删掉*的设备。其中一大部分的驱动程序已经在Dism++里面删掉过了,所以空间释放了一些,不过真的很奇怪如果有那么一天这些硬件的幽魂在游荡会发生什么后果……想想都头皮发麻。

不过比起这个更cursed的东西我觉得是软件环境……很大程度上我觉得是因为从Windows XP残留下来的使用习惯导致的。

和XP一样,在这个Win 10上有三个第三方安全软件:avast(杀毒),outpost(应用层防火墙)和comodo(HIPS/应用行为管理),加上Win10自带的一些安全功能,实际上这玩意现在等于有4个安全体系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话说真的想不通为啥现在都喜欢做一套的,outpost和comodo都有应用层防火墙,加上windows自带的,这三个防火墙一旦全部启用真是非常搞笑,等于没有防火墙)。

这种混账无比的使用范式的直接后果就是我这个系统已经有些功能废掉了……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来自应用层防火墙的驱动和新的一些系统组件/编程范式不兼容导致的:

  • 老的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和cygwin环境都不能用,因为网络层过滤驱动完全禁止了这两个子系统的socket通讯能力,对于任何POSIX应用来说这绝对是致命的。
  • 换机实际上是赌命,一旦这些过滤驱动在新环境里面(甚至是同样的平台,只是换了一个内置网卡(aka换主板))不肯认新的网络硬件并且顺利加载的话,结果就是整个系统的IP协议栈崩溃到生活不能自理,对我来说几乎没有修复的可能,只能等它自己缓过气来。有一次都差点弄得我想彻底从头开始了(然而从头装新系统之后不还是想要到处拷贝继续用然后面对同一个问题……请原谅我的无知和冥顽不灵= =)。

image

(Proof of the sin of total ignorance)

另外,我这个64bit的OS里面绝大部分都是32bit的应用,因为我是个傻X,我费事去下载新的应用……所以我是不是真的不该抱怨我的Windows性能太差……

还有更多的问题,比如某些系统文件被我有意无意地做掉,导致系统行为非常奇怪(简直是说不出来的奇怪),比如任何Windows升级都几乎不可能完成(这也是我继续用这个已经被微软抛弃的版本的原因之一,当然主要原因是我现在在上班的地方用的1907给我的印象非常糟糕),新版本的软件(aka任何2017年之后出的软件)有一定几率因为缺乏部分组件根本装不上或者以各种花样暴毙在我面前,诸如此类……

不过让我决定开始这个题目甚至是开始这个catalog的原因是……我昨天做了一件神奇蠢的事情,蠢到我直接把这个系统的一大部分不可逆地干掉了。

昨天看youtube上的人在鼓捣一台只有2G内存的apollo lake(诚心说那玩意升级到20H1好像比我现在的天狐还快,至少启动的时候……),然后就提到了Windows 10 Debloater这个脚本。我一直对我的系统的速度非常不满,考虑到这个玩意在那台机器上的效果似乎挺明显,于是决定试一下看看。

在github上下载脚本,然后打开交互模式,一切看起来是如此顺利,我看了一半readme就开始在customize里面点选我需要*保留*的那些组件,让那些应该没啥用处的东西的checkbox留空,还在奇怪为啥有好几十个条目是完全不能选择的,看起来都很像垃圾啊。

等到我做完这些并开始Debloat过程的时候,我回头看readme,然后惊恐万分地发现有这样一句话:

image

Ctrl-C已经救不了我了,Win10版本的音频、视频和图片查看程序,Microsoft Store和我花了点小钱买的两个App,以及一些别的用得上的小程序(比如recorder或者alarm),统统一个不留地从系统里清除得一干二净。这些东西也许没啥大用,但是我觉得好像还是有点用处的啊……

它甚至连个计算器都不给我留下,我得找个第三方打包的Win7计算器来充数。

我完全不知道还有什么幽灵剩在系统里,于是执行了第二次debloat,把几乎所有的这些玩意清理得一干二净,能看到剩下的就只有系统运行所必需的部分,似乎。

这算是破罐子破摔是吧……

更破罐子破摔的是我索性在另外两台自己常用的电脑里执行了这玩意,反正一不做二不休。

于是我有三个被自己一脚踢回解放前的Win 10 映像……

话说我之前用XP的时候大概2-3个月会做一次ghost,留一个可用映像预防这种问题把自己干得一塌糊涂。

但是现在我最后一次做系统映像的时候应该是……至少有1年了吧……

因为这个系统运行得这么好怎么可能会出事呢……

然后我就被这熊熊的环保斗大火吞噬了。渣子都不剩下一点。

#13374 – 病理本科班

今天花了怕有20分钟交代一个病人,一个月之内第二次了。

挂了电话又开始了习惯性地抱怨临床医生为啥都是一帮白痴怎么乱交代病人搞得又要我帮忙擦屁股。

不过想起来,本科的时候讲的病理学,确实和他们现在面对的临检病理简直是两个世界。

本科的病理学感觉就是个pipe dream:所有的事情都有答案,所有的答案都有金标准,所有的标准都是可以一眼就看懂的。

要是这行有这么简单我早失业多少年了。

当初确实因为有人和我提到过这一行的挑战,所以才决定投入到这行的,不过现在还是一天到晚抱怨这行水太深。

主要是因为自己学的东西实在太少了吧。

纯野生的病理医,就是说在从业的那天才开始真正接触临检病理的那些,要成长感觉真的挺困难,因为这行头绪太多(重要的是国内大部分时候根本没有专科可言,一般的病理诊断医师是货真价实地需要从头到脚都会看,还要自己看影像看化验看病史……),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相关的教育的话,完全从自己的工作中学习就会觉得非常茫然。

某些学校倒是有办本科就开始的病理诊断专业,不过行内非常不喜欢,或许有一些害怕竞争的意味。最常见的抱怨就是这些人因为缺乏临床经验,所以看片子不会结合临床。

好像很多干病理的之前就做过几十年临床医生一样……谁不都是最多干了几年就从临床逃到这个niche里的。

不过我觉得,如果真的要从本科开始做这样的教育的话,他们的课本理应就和我们以前上临床的课本不一样。比如说解剖的教学就应该结合每个部位的病变取材原则以及尸检的技巧,内科教学要尽可能结合该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它的症状、影像、实验室检查之间的关系,等等。

这样学的话,应该会比把临检病理和基本医学教育分开来上(就像普通临床专业的学生开始搞病理那样)会好理解一些吧,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

然则教学方面的改进真的能够弥补常识上的缺陷么……这个真的让我很绝望。

实际上今天想到这个事情的由头就是因为一个接受过正规规培的人将一块病变组织直接往包埋盒里一塞了事,制片的技术员又缺乏常识直接照这个方向切就是了,结果到我诊断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有切缘,而这个病变的性质是需要报告切缘才算完整的。

之前也闹过很多感觉就是纯粹缺乏一些基本原则的常识才会闹出来的事情,再加上现在整个单位的风气在变坏,这些事情似乎越来越无解了。

#13372 – Pros and Cons of Writing in English

I did want to write this blog in English.

There are some pros of trying this:

1. I CAN YELL EASILY.

As soon as I discovered my foxy self (what?!), I have an urge of yelling just like a vixen on territory fight, ALL THE TIME. Writing in Chinese using exclamations and short phrases is not easy, because of repetitive nature of such sentences, exacerbated by my limited vocabulary, even in Chinese. IN ENGLISH I CAN YELL ALL I WANT ALL THE TIME BECAUSE ALL THE PEOPLE ONLINE ARE DOING THIS!!!!!!!!!!!!!

Oh,yeah. I feel refreshed.

2. More thinking time.

Because I have to write slower, I have more time for composing my idea before writing it down. Though this often will be offset by spending time composing the wording instead of ideas, it still helps, especially after my writing is brutalized by prolong usage of Miniblog and IM in Chinese. In those situations, I need to slow down my writing or make sentences short in order to follow my burst of thought, resulted short and dry wording, and poor logical structure. Writing in a language that I’m not mastered helps a little.

Of course, using a language which I dare to call “first-and-a-half language”[1] is still a challenge I can’t get around for a long while.

First of all, my English writing isn’t sophisticated enough, at least not good enough for writing long essay-like  stuff. Once I wrote something for journal and humiliated by the editor multiple times, unless I got a professional proofreader to improve my writing and passed that damn editor’s scrutiny. I still needs a lot of writing help tools to deal with daily (?) English writing.

And a deeper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grammar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hinese, as an analytic language, doesn’t depend on different spelling on words to denote different meanings or grammatical structure. It’s troublesome for me to remember when to use which.

Another more fundamental problem is Chinese has a “loose” grammar. Hell, kids today can’t get a trio of particles right (the infamous “的”,”地”and “得”), how can I manage to do all the tenses and cases and whatever those little strict tidbits right?!

So? IT IS A LOST CAUSE JUST FORGET IT.

[1] The “first-and-a-half language” is a whimsical expression as my ability of us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is a little better than many who learned this for similar years. My “second language”, Japanese, is dismal.

#13368 – 口罩

过年前两天,是最后一次不戴口罩坐公交车的时候。那个时候消息已经逐渐传开了——还能不传开么,电视都说了——然而公交车上依然没有人会戴口罩。

因为根本就不觉得是个事情啊,就像Dec 31的时候我觉得这事情应该不会很大,因为17年前已经处理过一次了。

然而在那个时候,我觉得莫名地紧张。

就算是假期结束之后我有段时间还是不喜欢在单位办公室以外的地方戴口罩,当时的slogan是breath free or die,挺好笑的。

结果在Mar结束之前,在公交车开始强制要求戴口罩之前,我开始door-to-door地戴口罩。

Xenophobia,真的。这是根深蒂固的恐惧,我必须承认。之前我对自己说现在人不多,问题不会很大,后来我对自己说,现在人多了,就是问题不大也不能不害怕了。

当根深蒂固的恐惧加上现实的威胁——并不是肉体死亡的威胁,而是社会死亡——人自然会愿意做各种事情,所谓迷信。

到了现在,就是出去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脸颊凉凉的都会下意识地摸一下脸,看看是不是没戴口罩(大部分时候是),即使自由呼吸的感觉是如此美妙,也不敢像街上的很多人那样享受自由了。

恐惧,对他者的恐惧,永远支配着每一个人。

然而我还是在跨年的时候得了一次相当严重的流感,那是因为办公室里有人感冒,而我和对方都没有戴口罩。

一般的医用口罩主要的作用是防止使用者的飞沫飞出,相对来说对使用者吸入的颗粒的防护能力是差点,这是我的认识。

而我确实不喜欢在一个人口一只手就能数完的办公室里戴口罩。

这事情算是我自找的。讨伐对方的盲目自信和忽视自己的惧外似乎是一样地愚蠢。

有意或无意,莫名的恐惧和莫名的自信,支配了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

有人说,不管结局如何,这个世界永远都不再是我们之前认识的那个世界。

看看那些没有口罩的照片。

如果开始觉得不正常的话,那大抵是正常的吧。

旅行、公交、外食……即使现在看起来似乎开始变得正常,我依然会觉得非常不自然。

有些东西确实变了,从根本上动摇了。

#13365 – 咦,又一个blog?

对的……连我自己都觉得讶异。

然而似乎真的想写一些什么东西,却又不是很想用facebook之类的平台。

饭否确实适合说一些短小的事情或者ranting一阵,但是对于需要想一阵再写的东西,或者需要多一点时间去阅读的东西,就不是很合适了。

另外图片打印机真的很难用。

这个不知道能用多久……希望能坚持一阵吧。